近日,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秀梅女士与北京市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建律师合译的《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一书作者James B.Jacobs(1947—2020年)是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宪法和法院教授、犯罪与司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南非开普敦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等知名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他是犯罪学、监狱学、刑事司法等多领域专家,著有包括《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在内的17部著作和百篇文章。2012年,被国际有组织犯罪研究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被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评为2012至2013年度研究员。
本书特色
本书从多角度普及醉驾知识,探寻醉驾治理困境的出路,其出版开创了美国酒精与交通领域法律研究的先河。本书既可以为大众提供醉驾相关知识,也可以为我国醉驾的治理提供思路。
第一,本书极具创新性,在美国相关领域的研究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本书在法律研究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并使作者成为美国第一位真正在酒精和交通安全领域进行研究的法律学术权威;
第二,本书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融合了犯罪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打破学科壁垒,提供了全方位、多视角的醉驾问题分析框架;
第三,本书内容有大量的文献材料的支持,书籍整合了目前关于醉驾的诸多方面和应对醉驾者的机构的大量知识,可以说是一本关于醉驾知识的百科全书。
新书目录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共计十五章,三部分之间层层递进,为醉驾犯罪的治理寻找恰当的对策。作者从醉驾的成因入手,分析醉驾与交通事故的重合度,再紧接着论述醉驾入刑的正当性依据,并从犯罪学角度进一步明确醉驾的犯罪标准、加重情形以及如何高效使用刑事诉讼程序规制醉驾犯罪。最后为统一醉驾治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作者对醉驾犯罪如何进行社会控制创新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新书导读
醉驾是美国饮酒与驾驶两大社会问题的交集。在美国许多地方和州反醉驾项目已经制度化,关于醉驾的研究也在大学的多个学科领域蓬勃发展。醉驾研究考验着我们克服对刑事犯罪的成见,使刑法朝着更理性的和更具实用性的方向迈进。公路安全专家继续分析醉驾的程度、醉驾对交通伤亡的影响及车祸伤亡的可预防性。但醉驾仍然是犯罪学和法理学写作和研究的边缘地带,基于这一认知,作者James B.Jacobs创作了本书,并据此开创了美国酒精与交通领域法律研究的先河。
本书第一部分共四章,本部分对醉驾这一社会问题进行详细剖析。第一、二章作者分别将醉驾置于美国酒精文化和美国交通系统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分析醉驾在美国的成因和美国社会对于酒驾的心理态度。第三章讨论作为公路伤亡原因的醉驾,作者指出应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究醉驾与交通事故的重合度,不能盲目夸大醉驾的社会危害性。政策的分析和制定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必须有坚实的信息基础,不能在信息不完善时盲目制订政策。第四章转而探讨醉驾的犯罪学问题、犯罪模式以及违法分子的特征。作者指出醉驾模式与普通犯罪模式存在重合但也有差异,因此治理醉驾需要对不同社区中不同的醉驾模式进行检查和分析。
本书第二部分共四章,重点论述醉驾应执行的刑法及刑事诉讼程序。其中第五章到第七章节重点讨论了醉驾引发的不容忽视的法理问题。第五章詹姆斯对醉驾入刑的正当性再次进行论证,他将醉驾定性为一枚不确定是否会爆炸的定时炸弹,詹姆斯指出醉驾是一种危险性更大的有害驾驶方式,将其作为一种刑事犯罪来认定,使得警察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前采取行动具有必要性。第六章论述的核心是醉酒驾驶罪的犯罪构成标准,即明确“醉酒”、“驾驶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更明确的操作标准。第七章阐述了醉驾的加重情形,詹姆斯指出法律对醉驾根据轻重进行分级处罚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分级工作的不足之处。第八章阐述了醉驾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程序法问题,作者表明传统的刑事诉讼原则和价值应当被发挥到极致,以使对醉驾者的逮捕和惩罚更加高效。
本书第三部分共六章,本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对醉驾社会控制的制度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议,分别探讨主要的反醉驾对策。第九章探讨处理醉驾主要社会控制对策:通过法律进行威慑。以加大定罪和惩罚力度、提高制裁的严厉性和多样性、增加醉驾者的程序成本的方式增加法律威胁的威慑力。通过提高实施不良行为的代价的方式,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机率。
第十章到第十二章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本书跨学科研究的特色,第十章阐述了了保险和侵权法方面的反醉驾发展,作者提出了根据驾驶行为确定保险费率、加强醉驾者的侵权责任、设置惩罚性赔偿、将责任主体扩大至酒精饮料的施与者和增加社交主人的民事责任等综合性的建议。第十一章分析打击醉驾者可能的剥夺资格对策。第十二章转向更具有包容性的公众教育对策,探究用来说服公众停止饮酒/驾驶以及防止他人醉驾的各种努力。
第十三章讨论对醉驾犯罪进行事前阻断的社会控制手段,这些措施旨在重建减少饮酒后驾驶发生可能性的环境。第十四章探索罪犯改造理论,旨在改变那些因醉驾被逮捕者未来的行为。
当前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治理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热议。值此之际,由James B.Jacobs著,王秀梅、陈建翻译的《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在我国出版,本书立足于美国在醉驾犯罪治理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醉驾犯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总结了法官在审理醉驾案件方面的经验。《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一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深入剖析与切实可行的实用建议,这对我国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治理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新书推荐理由
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的治理存在一些重难点:醉驾案件数量过多,影响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间接影响其他案件的办案效果;证据认定难、罪与非罪区分难;醉驾入刑导致犯罪分子数量骤增,进而可能引发社会治理问题。究其本质,是醉驾入刑十余年,刑事工作的重点方向在治罪而非治理。随着弊端的暴露,我国司法机关也认识到了过去治理工作的不足,并重新确定了醉驾型危险驾驶罪治理的最新工作方向,以期解决醉驾这一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总结和借鉴是解决司法工作问题的两大同等重要的手段,当前我国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类似问题在《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一书中有体现,同时作者也就这些问题的解决创新地提出了一系列方案,如犯罪标准的精细化确立,多学科衔接合力打击醉驾,对罪犯进行社会改造的方式等。《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中提供的美国经验可以使得我们对醉驾的了解更深入,美国的治理方案或许会对我国相关问题的治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尽管《醉驾——困境及解决方案》一书在国外出版较早,但由王秀梅、陈建2024年翻译的译本目前来讲可能是国内第一本介绍醉驾行为的专业参考用书,鉴于当前醉驾类危险驾驶罪的治理仍是我国刑法实务中的一大重难点,我国遇到的治理困境与美国有所相似,通过阅读本书借鉴美国经验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立法与司法提供新的思路。并且本书中运用到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我国犯罪治理的基础研究领域,此外本书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可以使得公众对醉驾的危害性有更多的了解,通过让公众认识到醉驾的代价来劝导公众减少自身醉驾行为并制止他人醉驾行为,营造更清朗的社会氛围。